亚电竞官网主营上银HIWIN直线导轨、滑块、滚珠丝杆、直线模组,交期短,发货快,售后有保障!索取品牌资料请联系我们

亚电竞官网

THKINA直线导轨滚珠丝杆滑块直线模组供应商 型号规格齐全 交期短

全国咨询热线

022-27695336

综合产品

新闻资讯

共同富裕视角下城市韧性与高水平发展耦合协调研究——以宁波市鄞州区为例

作者:亚电竞app下载 来源:亚博电竞线上官网 时间:2024-01-08 18:14:04

  原标题:共同富裕视角下城市韧性与高水平发展耦合协调研究——以宁波市鄞州区为例

  建立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基础之上的共同富裕,其内涵至少应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更高能的动力系统,城市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高效衔接;二是更高级的经济形态,社会结构与经济结构优化互促并良性循环;三是更高效的资源配置,产业链高级化与消费链迭代升级;四是高强度的发展韧性,发展与安全、效率与公平、富民与共享辩证统一。从“城市是有机体”的角度而言,“韧性城市”建设是共同富裕的应有题中之义。

  伴随人口向大城市高度集聚,涌现出一批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高强度的城市社会经济活动,引致城市系统复杂性和多维性,增加城市的内生性风险和外部不确定性。“韧性城市”,首次在《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大目标的建议》中提出,“建设水弹性城市、韧性城市”。城市韧性与高水平发展存在互动关系,越是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的城市,城市韧性越强,反之亦然。因此,如何增强城市韧性,对于城市迈向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韧性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按照国际组织倡导地区可持续发展国际理事会定义,“韧性城市(Resilient City)”一般是指能够凭自身的能力抵御灾害,减轻灾害损失,能够合理地调配资源以从灾害中迅速恢复和重建的城市。

  作为港口城市的核心区,鄞州区最初的韧性城市建设是基于防灾、减灾和城市功能的恢复,目标是构建全方位的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内容体系,包括通过布设灾害防御基础设施和建设灾害监测预警数字化治理平台,加强台风、地质灾害等重点危害区域防御能力、基于安全分区的韧性城乡空间规划、多灾兼顾的应急保障设施建设及一体化的应急救援体系、应急指挥与队伍管理体系建设等。但伴随韧性城市建设由自然灾害拓展到城市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如疫情等,韧性城市建设逐渐形成一个全领域、全方位、全时空、全链条的系统工程。城市的韧性离不开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和以“人民的美好生活”为终极目标指向。依据学者近年来的分析,城市韧性涉及技术、经济、社会和政府四个维度,与城市的经济发展、社会协同、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有较强的相关性。

  本文从经济韧性、社会韧性、生态韧性、城市基础设施韧性等四个方面构建城市韧性一级评价指标体系,然后从经济发展、公共医疗、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等方面选取20个指标对城市韧性进行测算。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指标体系主要从发展潜能、发展效能、发展动能等方面选取9项指标构建指标体系,并以两大指标体系为基础,构建城市韧性与高水平发展耦合协调指标体系。本文的分析数据来源于2009~2021年的《鄞州区统计年鉴》,历年的《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统计公报》。

  首先采用均方差确定权重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对鄞州区2008年至2020年城市韧性综合评价指标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指标测算权重,以消除主观因素导致的误差,然后根据线性加权法测算出鄞州区城市韧性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水平,结果见图1。

  2008年至2020年间,鄞州区城市韧性呈现平缓波动向上的趋势。受行政区划调整的影响,鄞州区几乎所有的韧性指标在2016年均呈现较先抑后扬的发展形态趋势。其中最显著的是经济韧性指标,城市经济表现出极大的韧性,除2015年,其他年份长期处在平稳上升的态势。其次是社会韧性指标,除2009年和2017年,其他年份都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表明城市社会韧性较强。受2012年统计口径调整和行政区划调整的双重影响,城市基础设施韧性在2013年和2016年,城市生态韧性在2010年、2013年和2015年均呈现不同程度下跌,说明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剧,城市生态水平呈现下降的趋势。

  借鉴已有学者研究成果,对两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分类和等级规划区分(见表2)。

  测算结果比较直观反映近10年间鄞州区城市韧性与高水平发展耦合协调度变动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对其纵向演变规律作对比分析:一是2009~2011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鄞州城市韧性与高水平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呈现由勉强协调向初级协调的跨越,之后10年间指标值长期处于0.5~0.6的初级协调区间,说明鄞州的经济韧性与高水平发展两者进入稳定的磨合期,需继续加强城市韧性规划建设,提升城市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能力以突破瓶颈向中级协调进发。二是鄞州区的城市韧性和高水平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在2015~2016年间呈现轻微波动后又缓慢上移的趋势,具有阶段性特征。原因主要在于行政区划调整后,鄞州产业体系由制造业单轮驱动向制造业服务业双轮驱动转变,到2021年鄞州区第二产业占GDP比重下降至26.6%,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上升至72.2%,区划调整前后呈现明显的阶段性和差异性,从侧面说明鄞州区的城市韧性和高水平发展耦合协调度有较强的稳定向上趋势的特征。

  鄞州区城市韧性与高水平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对两者耦合协调度和30个城市韧性指标的关联度进行测算结果为(见表3),耦合协调度和人均GDP(非流动人口)、一般预算内收入、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依存度、金融存贷比、非流动人口数、医院每千人床位数、每年门诊人次、基本养老参保人数、城镇失业率、工业废气排放量等11个指标的关联度都超过了0.5,属于较强关联,说明这11个指标对城市韧性与高水平发展的耦合协调度起较强推动作用。

  同时,城市韧性、耦合协调度与9个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指标因子的关联度进行测算结果为(见表4):科教支出关联度超过0.7、R&D经费占GDP比重的关联度超过0.6,具有较强关联度,说明创新对城市韧性与高水平发展的耦合协调度产生较大影响。9个因素中除专利授权量处于弱关联度,其他6个因素关联系数都在0.5以上,显示这些因子与耦合协调度存在较强关联性。关联系数表明城市韧性与高水平发展两者具有强关联,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是城市韧性的首要因素,高水平的高水平发展呈现出强大的经济韧性,而较强的经济韧性是抵御各种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和灾害事件的关键,高水平发展为城市建设提供高效的运营环境,为城市社会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从而整体提升城市韧性水平。反之,高水平的城市韧性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优越的外部环境、保障城市经济各要素和经济机体、机能的有序运转和有效转化,从而整体提升城市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水平。

  增强城市韧性是应对新冠疫情等突发事件的城市工作实践要求,即城市在应对可预知和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和社会重大事件危机时所拥有的预防、抵御、恢复和重建的市能力,建设韧性城市已成为“十四五”期间我国城市工作的重要战略目标。随着鄞州区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应在发展理念、建设原则、韧性目标体系特别是涉及产业规划、社会治理和环境的规划中,明白准确地提出打造韧性城市以及增强产业链供给链韧性(如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等)、社会治理韧性(如强化城市社会治理与基层治理)、环境韧性(如逐步加强生态城市建设)和品牌形象韧性(如提升城市声望、优化城市形象等)的战略要求,让韧性概念成为城市战略规划、建设和管理的高频词之一,并从实际出发提出韧性城市建设的标准化指标体系,作为城市未来发展的重点检视与工作考核的重要参照。

  构建共治共管共建共享的城市治理格局是提升城市治理韧性的基本任务。要转变政府角色和职能,在城市管理和运营中,要从控制者向引导者、服务者和监管者的角色转化。要推动治理格局的重塑,推动城市从“单中心”向“多中心”的治理模式转变,即城市行动计划要吸纳各种主体参与,充分的发挥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和群众勤劳之手同心同向行动,政府重点发挥规划、引领和监管的作用,充分调动社会、企业和市民的力量参与城市管理与建设事务,重点围绕城市生活、生产和建设的诸多场景,加快形成多中心治理新格局,不断的提高城市治理效能。

  赋能城市韧性数字化治理系统,打造城市数字治理各种应用通道和场景。韧性城市建设中的监测、预警、资源调配、恢复、评估等重要环节,不能离开基础数据积累和信息技术支撑。伴随智慧城市、数字化的经济的发展,鄞州区要通过构筑韧性城市数字化智能系统,在城市基础数据详实、全面、精确的基础上,排摸城市在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等各种不确定性复杂事件“冲击”下的规律和短板,为城市量身定做个性化预案。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着力夯实基层治理韧性是重中之重。基层社区不仅是居住栖息的“生活共同体”,更是集体面对风险的“命运共同体”,应借城市更新的契机,对城市社区的韧性系统来进行规划和评估,排摸城市社区韧性系统的短板,修订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及相关法规,纳入韧性社区建设的职责、权限规定,健全基层社区“应急链”机制。夯实社区维护安全的物质基础,要有具备领导力与影响力的组织者,要有功能混合的多样性公共空间,居民要有社区安全与应急的知识、技能和心理,在危机时期能够为社区应急管理链接必要的资源与支持,将社区整合成一个良好的循环体系。

  城市品牌建设以需求为导向,目标是从满足人民细分需求出发,践行“五位一体”的发展模式,打造强势、正面的城市品牌体系;实质是对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承诺,包括建设城市文化、旅游休闲、投资创业、优美宜居等子品牌,以及优化城市品牌传播、打造区域品牌等。打造城市韧性品牌是“注重需求侧改革”的重要抓手,有助于“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推动城市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因此,应统筹城市品牌的不同立面,如在投资促进、旅游推广、人才引进等城市营销行动和相关子品牌建设中加大资源、行动和过程的协同,达成营销的整合,并将整合扩大到抗疫防疫、邻里互助、城市共建等社会行动方面和城市设计、城市更新以及社区营造等城市建设方面,通过城市韧性品牌的合理规划和结构性优化,推动城市迈向更高品质、更富特色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道路。

  [1]朱金鹤,孙红雪.中国三大城市群城市韧性时空演进与影响因素研究[J].软科学,2020,34(2):72-76.

  [2]张明斗,李维露.东北地区城市韧性水平的空间差异与收敛性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20(5):3-12.

  [3]孙阳,张落成,姚士谋.基于社会生态系统视角的长三角地级城市韧性度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27(8):151-158.

  [4]周倩,刘德林.长三角城市群城市韧性与城镇化水平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9,27(4):287-292.

  [5]李慧.以韧性城市建设助推城市高水平发展——以南京市为例[J].上海城市管理,2022(1):28-33.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相关标签:

相关产品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022-27695336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

公司电话

022-27695326

二维码
线